水滴公司滕辉:健康险高质量转型的底层逻辑是“好产品+好服务”
近两年,中国健康险市场增速下滑。要在2025年底实现预测的2万亿保费市场规模,年均增速需要达到20%以上,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日,“2022中国保险与健康产业论坛”隆重举行。水迪公司总精算师滕辉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好产品+好服务——健康险高质量转型的底层逻辑”的演讲,分享了水迪公司健康险高质量转型的创新实践,与业界共同探讨中国健康险市场的未来发展。
滕辉表示,随着健康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瓶颈和卡点逐渐显现。从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来看,主要存在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单一、创新不足等问题。从健康保险的几个主要类型来看:
第一,重疾险。导致用户重疾险购买意愿不足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价格偏高、保障杠杆不足、广度偏低、非标保障不足、创新程度有待提高等几个方面。
第二,医疗保险。医保保障比较丰富。随着医保创新天花板逐渐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微创新,价格也受到惠民保险的冲击。推广方向包括昂贵药物和创新疗法。
第三,护理保险。目前整个市场护理保险的金融属性大于保障属性,用户的真实护理服务仍未得到满足,服务标准化和可及性有待提高。
滕辉认为,好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是健康险市场未来发展的核心和底层逻辑。只有做好保险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发展壮大健康保险市场。
滕辉指出,好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需要具备六个要素:一是要有一定的用户基础,能够覆盖足够多的人群;第二,保险的价格要在用户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第三,满足一部分人的特定需求;第四,购买渠道要无障碍,方便用户购买;五是能够解决用户真正的痛点;第六,完善相关配套服务,让用户满意。
关键:如何打造「好产品」和「好服务」?
那么如何才能创造出好的产品和服务呢?滕辉将其总结为“三扩二减”:扩大人口、疾病和服务;降低门槛和价格。
“扩大人群”解决了用户基数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健康险还是以标准人群和中青年人群为主。滕辉表示,如今,中国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与此同时,还有3亿病人和3亿新市民。未来保险产品开发的重点可以从健康人群扩展到患病人群,从中青年扩展到老年人。从城市扩张到市场下沉。
“扩展疾病”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用户的痛点。滕辉认为,未来重疾险的保障范围不应该局限于重疾,而应该扩展到疾病的全品类。同时,可以采用用户可以感知的、不依赖于疾病定义的方式,比如伤残保险。过去被认为是承保风险高的疾病,老年病,精神疾病,或者是未来健康险市场的巨大空间。
“拓展服务”是为了解决用户的“保险感”问题。滕辉说,健康险不仅仅是赔钱,还有“陪护”服务。健康保险用户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服务。健康保险可以深度介入诊断、治疗、用药、康复等一系列流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比如康复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最后是保险行业自己的服务,让用户做出又快又好又满意的赔付。
“降低门槛”是为了解决保险产品的可及性问题。包括放宽准入条件,重点关注老年人和小额保险,变不可保风险为可保风险。
“降价”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保险的普惠性。这里的“降价”不是绝对的降价,而是通过保险形式的设计和保险内容的创新,对用户性价比的提升。此外,支付方式也可以变得更加灵活,比如从按年支付改为按月支付。
此外,滕辉分享了水滴公司在“好产品+好服务”上的一些尝试。在产品方面,今年,水地公司推出了业内首款无需健康告知即可为患病人群投保的重疾险——水地蓝海系列重疾险。这款产品体现了“三扩二减”,扩大了疾病的覆盖面,价格也比较亲民。而且降低了准入门槛,可以有效接触到病患群体、老年群体、新市民群体等。此外,还有水滴迷你版重疾保险,主打“降低门槛”,百万无免赔额医疗保险。
在服务方面,水滴公司打通了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今年9月,水滴帮理赔上线,升级数字智能赋能的“八大理赔服务”和“四大理赔工具”,一站式解决用户理赔问题。11月,“帮帮赔”正式推出线下赔试点计划,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的赔服务。此外,水滴公司还深度连接保险和健康管理,提供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为用户提供诊断、医疗、用药、康复等相关服务。诊前、诊中、诊后,力求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